近日币圈瀑布般的行情,让整个区块链的热度降到冰点,数字代币大幅下跌,人们不再对各种代币趋之若鹜。
然而,中国有一个词叫——蛰伏,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超导链大概就是低迷期行业内新的热点吧。
今年,多个公链开始实现主网上线,这里不再一一分析,但在我看来他们只不过是脱离了以太坊建立了主网而已,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与实体经济相关的落地应用还很少,达到千万日活标准的项目更是凤毛麟角,唯独公开企业上链的,大概只有超导链了吧。
没有token就没有生态
说到落地,曾经被行内寄予厚望的联盟链并没有在其他项目里活跃起来,为什么不活跃,因为没有token。
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没有Token就不叫区块链。比特大陆联合创始人詹克团甚至认为,Token合法化的进度将决定区块链产业的发展速度。
Token是建设区块链生态的重要工具,没有token,区块链的生态很难激活,毕竟现在的区块链成熟度还未达到完全取代传统互联网的程度,大规模企业上链的必要性和优越性还没有体现出来,所以,这时token就成为激活区块链生态的关键,没有共识,不发token,就没有人参与,那项目铁定死翘翘。
大量的商业场景是多方参与的,可能跨行、跨业、跨国,但多方上链需要利益点一致,需要协商多个参与方解决,怎么达成共识是比较难推进的。
只有token价值上升带来的财富效应,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玩家加入到区块链生态,越多人加入,越多人维护,生态将呈现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参与者一方面使用区块链底层技术做开发融入生态,一方面利用token升值来捞金,这也正是超导能在三个月内整合国内外众多企业资源上链的自身魅力所在。
企业上链,各产业间各环节的大规模协同必须依靠强激励机制,激励机制,不但有正激励,还有负激励,链上的激励是立刻的、马上的,不拖泥带水的。所以不要蔑视炒币,真正的币,是价值币,不是炒出来的。
公链和联盟链的融合才是大势所趋
众所周知,公链的性能是有限的,即便是上千的TPS也无法承受主流的商业活动。
联盟链呢,大多数都没token,上链没有积极性,就没有生态可言。
这么说来,公链有token,生态又很活跃,但真正落实到实体经济的应用却很难;联盟链生态上有限制,但却能很好的落地,就像蚂蚁金服上线了通过区块链进行跨境汇款的业务,用的也是联盟链。
所以超导在底层技术平台建设中就创新性的提出了主链+联盟链的同构多练架构,一举解决两大痛点,既有token激活生态,又有联盟链支持实体商业应用。
事实证明这一创新是正确的,就在刚刚过去的“世界区块链大会·乌镇”上,业界大佬一致表示更看好公链,以及公链与联盟链的融合。
超导生态下的新商业
超导的结构是公链与联盟链的融合,即在公链基础上搭建联盟链,把二者的优势进行互补。
一些创业项目开发公链,发行token来融资,但如果项目token仅仅只是在生态体系内流通,那也只能算是系统token,完全没有通证性质,和游戏币、商家积分没什么区别,并不能冲破生态的瓶颈而搞活整个生态。
超导在公链的基础上搭建联盟链,联盟链不需要再各自建链,提供信任服务。而是把经过验证、经过博弈考验的信任服务放在基础公链上,在基础公链上搭建各自的联盟链。各自联盟链上面可能有一些私有的数据,私有的部署,用户很好的保护了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而公链上面是非私有的数据,是脱了敏的数据,而且数据主要用于存证和基础的信任服务。
多链的结构肯定是未来区块链的重要趋势。现在公有链以单链为主,在现实生活当中,不同业务、不同功能可能需要不同的链来形成。具体做金融业务、社交业务,要在业务链上实现业务逻辑。一些基础服务、大的账本可能在通用基础层做链,基础设施要提供一种功能,保证不同业务链之间的协作。
从业界的看法以及现在跨链技术的高关注度看,联盟链与公链的融合应该是大趋势没错了,这其中联盟链用于适应各种业务场景,把各项业务的交易信息在联盟链里面进行交互。联盟链的共识信息再交互到公链,这样可能更有助于业务的落地。这样,把公链与联盟链进行融合,才可以实现更加复杂的商业逻辑。
我们看来,Token绝对不是简单的支付工具,Token必须跟应用场景结合,Token是有使用功能的,没有使用功能就不是Token,说白了就是融资忽悠。
有健康的激励机制的公链,能激发主体的上链热情,应用才能更快地落地,生态才能做大,而不是激励参与方做市值管理。
超导链就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以过硬的技术和超前的技术架构思维模式和商业模式,振奋人心的C位出道了,这,大概就是今年币圈最给力的鸡血!
相关阅读